首页

女王调男奴免费区

时间:2025-05-26 06:25:24 作者: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已培养千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国际化人才 浏览量:64402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获悉,设在该校的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十余年来已培养1000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的国际化人才,成为两国科教文化合作的一面旗帜。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顺利举办。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中丹绿色创新日”近日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和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同步举行,国科大副校长王艳芬在哥本哈根会场开幕式上致辞时回顾中丹科教中心的发展历程,透露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关情况。她表示,围绕《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中丹双方将在环境、气候和绿色技术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随后,王艳芬代表国科大与丹麦清洁科技集群(CLEAN Denmark)签署合作备忘录。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包括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中丹绿色发展论坛和中丹青年交流论坛,两国专家学者以及青年学生分别分享在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与经验,围绕绿色政策与技术实践展开讨论,并举行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启动仪式。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举行启动仪式。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据了解,中丹学院是由国科大与丹麦高等教育和科学部及丹麦8所大学共同发起创建的科教合作平台,旨在发展和加强中丹之间的教育合作,增加中丹两国学生及科研人员的交流互动。作为中国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丹学院承担着中丹中心的教育功能,致力培养拥有跨学科思维、具备创新意识、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与创业高端人才。

  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接受媒体采访介绍说,中丹学院每年来自欧洲教授的规模稳定在200人次,提供水与环境、神经科学与神经影像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创新管理、生命科学工程与信息学、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食品与健康等全日制英语授课的硕士项目,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并能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为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作总结。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她指出,下一步,中丹学院要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全球面临重大挑战的能源、气候变化、生命健康等领域,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的力度,并进一步推动合作成果转化。

  2025年是中国与丹麦建交75周年以及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40周年,“中丹绿色创新日”活动在此背景下举行,既展示中丹科技合作成果,也为两国未来加强可持续发展等深度合作奠定基础。(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磨憨边检站近6个月高效保障133万余吨老挝甘蔗入境

为了更好服务上市公司了解规则、使用规则,上交所近期开展了《指引》的适应性评估工作,一对一听取首批根据《指引》规定应当披露报告的上市公司意见建议,分门别类整理公司反馈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完善《指引》相关内容并在后续工作中做出相应安排。

查分进行时!多地今起公布2024考研成绩

林剑:由于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日本的军事安全动向一直备受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近年来,日方大幅调整安保政策,逐年增加防卫预算,不断放宽武器出口限制,谋求突破性军力发展,不能不让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对日本是否真心坚持专守防卫、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产生强烈质疑。我们敦促日方切实尊重周边邻国的安全关切,深刻反省侵略历史,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免进一步失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完)

指尖划动,划出民生获得感(评论员观察)

丽水8月26日电(周健 刘茜)“以前是农民,现在成了居民,不仅身份变了,而且生活环境也有了大变化。”近日,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城东社区新居民李大妈说,现在社区里基础设施很齐全,老人可以锻炼身体、学习新知识,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真的很好。

傅聪候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竞争,仍将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艰辛历程中,我们只有不断强化制度优势,力促科技创新,不断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时代命题,才能克服各种风险挑战,使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敞。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教训一再告诫我们,唯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更相适应,才能形成强大后发优势,通过“并联式”现代化完成“两步走”宏伟战略目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斯瓦希里文版首发式暨中肯治国理政研讨会在内罗毕举行

乌菲齐美术馆馆长西蒙内·韦尔德表示,这批艺术精品走出乌菲齐美术馆,来到中国短暂展出,将推动世界两大古老文化之间的艺术交流,通过艺术促进跨文化对话,增进彼此的理解与欣赏。(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